【临外战“疫”征文】谭忠艳:家国两相依
家国两相依
立春已过,万物复苏,迎春花悄然绽放,早春的暖阳抚摸着沂水蒙山,大自然用她的勃勃生机向我们展示着万物的生生不息。临窗远眺,往日那熙熙攘攘、车水马龙般的景象却不见了。空旷的道路上偶尔传来的汽笛声,那正是我们的防疫工作者在为我们的家园进行消毒工作。亲人、朋友只能在这见字如面中互相嘘寒问暖。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阂门闭户,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远离危险是人的本能。然而,为了阻击病魔,却有很多人逆风而行。钟南山院士于耄耋之年,临危受命,重披战袍,奋斗于疫情第一线;风华正茂的医护人员褪去华服、剪短青丝,一身白衣遮掩不住灵魂的红装,在除夕之夜便踏上远方的征程,“请战书”正是他们逆行前与亲人最真挚的告别;工程建设者深入疫区,“火神山”、“雷神山”短短十几天的工期就拔地而起;“哈佛八剑客”集体回国,只因此时的祖国需要你们,颇有当年“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使命担当;疫情面前,兄弟省市对口支援,“武汉别怕,我们来了!”全国人民用自己的信念构筑起了抗击疫情最坚固的防线;居家守护的卫士们,他们用现实的抉择向我们诠释了家国情怀的精神内涵。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心意相通、存亡相依,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前者是生命的起源,而后者则是安身立命之基。疫情来临,全民皆兵,公民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有前途,民族才有希望。正如鲁迅所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人尽其责,才能力保国泰民安。
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能像医生那样冲到抗疫一线,只能在家进行线上教学。从教多年,仿佛最终目标就是把学生送进大学,托起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希望。曾经有学生问“我为什么要读书?”我的回答是为了考大学,为了改变命运。而现在我可以坚定地告诉他:要做一个像钟教授那样有知识的人。因为知识不仅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还能救民于水火。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你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识去战胜它,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去化解灾难,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中流砥柱!